您好,欢迎访问安丘市亚兴热处理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

0536-4641180

行业动态

服务热线

0536-4641180

福建农林大学石剑平、陈礼辉等:基于溶解再生过程的纤维素膜收集海洋盐差能

分类:{sort:name} 发布时间:{content:date style=Y-m-d} 浏览量:{content:visits}

再生盐的用途_基盐再生盐_再生盐是怎么出来的

基于溶解再生过程的纤维素膜收集海洋盐差能

石剑平,张渝,刘洋,李建国,陈礼辉*

(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植物纤维功能材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福州350108)

关键词

纤维素;离子交换膜;性能特征;Zeta电位;溶解再生;盐差能

摘 要

针对当前海洋盐差能收集器件中设计的石油基材料(例如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聚醚醚酮等)和二维纳米材料(例如氧化石墨烯、二硫化钼以及氮化硼等)的不可再生性、难降解性以及复杂制作工艺和高昂成本等问题,笔者以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天然木质纤维素为原材料,基于氯化1-烯丙基-3-甲基咪唑型离子液体对木质纤维素的溶解再生特点构建了低成本、高性能且可大规模生产的再生纤维素膜。该再生膜除了具有纤维素本征的可再生可降解性,还具有较小的孔径(3.06nm)、适中的表面电荷密度(Zeta电位为-25mV)以及较高的离子电导率(0.07mS/cm)。这些特征赋予再生纤维素膜优异的离子选择性和较快的离子传输速率,在5倍盐浓度差下可实现17mV的开路电压、2.53μA的短路电流,在500倍盐浓度差下可实现29mV的开路电压、8.01μA的短路电流。此外,在5倍盐浓度差和500倍盐浓度差条件下,该纤维素膜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分别为0.02和0.40mW/m2。进一步探究了纤维素的质量分数对纤维素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6%质量分数的纤维素膜可以构建具有更高输出功率密度的器件,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0.40mW/m2,而4%和8%纤维素膜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分别为0.12和0.24mW/m2。研究构建的再生纤维素膜不仅可以为海洋盐差能的收集提供绿色低成本的原材料,还可以为天然木质纤维素的高值化应用开辟新的发展方向。

再生盐是怎么出来的_再生盐的用途_基盐再生盐

再生盐的用途_再生盐是怎么出来的_基盐再生盐

社会的高速发展激发了人类对化石能源与日俱增的需求,而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不仅加剧了全球的能源危机,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开发清洁、丰富、可持续的新能源对社会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科研工作者开发的“绿色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海洋中存在丰富的盐离子,其浓度远远高于河水,因此海水和河水之间存在巨大的海洋盐差能。

1954年,Pattle指出当河水流入大海时,由于河水和海水含盐浓度的不同,海水对于淡水存在渗透压以及稀释热、吸收热、浓淡电位差等浓度差能,这属于一种吉布斯自由能。

我国沿海江河每年的入海径流量约为1 700 km3,盐差能资源蕴藏量约为3.9×1018 J,理论功率约为1.25亿kW。全球年均河水入海量约为37 300 km3,每年盐差能可用于生产约20亿kW的电能,相当于全球电能年消耗量的13%。

基盐再生盐_再生盐的用途_再生盐是怎么出来的

因此开发利用盐差能资源成为缓解中国乃至全球能源危机、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策略。

目前而言,反电渗析体系(RED)是有效获取海洋盐差能的重要手段。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将海水与淡水隔开,阴阳离子在溶液中反向移动,外部回路连接负载之后形成电流,最终海洋盐差能转换为电能。离子交换膜是反电渗析系统的核心元件,应当具备优异的离子选择性和传输能力。石油基有机材料(全氟磺酸、聚碳酸酯、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聚醚醚酮等)是目前常用的交换膜材料。

有机交换膜具有易于合成加工、力学性能优异以及离子传输通道可调控的优点,成为盐差发电膜材料的重要研究方向。

但石油基的有机膜材料需要利用各种具有挑战性的功能化设计,如溶液化学修饰、等离子接枝和离子溅射等,同时这些材料容易形成白色垃圾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因此限制了其在盐差发电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近年来

二维纳米材料构成的纳米流体反向电透析系统因其高功率密度的输出以及在盐度梯度中捕获吉布斯自由能的高效性而引起了科研人员极大的兴趣。与传统石油基有机材料相比,二维纳米材料具有丰富的表面电荷以及由纳米片堆叠而成的纳米级别的流体通道,可以高速率地选择性传输系统离子,实现系统的高功率密度和能量转换效率。

目前常用的二维纳米材料主要有硅纳米孔、氮化硼或WS2纳米管、氧化石墨烯等。然而,复杂的加工过程和高昂的生产成本限制了二维纳米材料在海洋盐差能领域中的进一步发展。

基盐再生盐_再生盐是怎么出来的_再生盐的用途

因此,开发绿色环保、高性能、低成本的离子选择性膜材料对于促进海洋盐差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盐再生盐_再生盐是怎么出来的_再生盐的用途

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天然资源之一,其丰富的官能团和简单的分子结构赋予纤维素可调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能量转换领域成为一种富有竞争力的先进材料。

·Wu等设计了化学改性的木材薄膜并组装了RED器件在60倍盐浓度差下可产生5.14mW/m2的输出功率密度。

·Luan等通过化学改性和压缩方法制备了基于丝瓜络的阳离子膜和阴离子膜,其组装的RED器件在60倍盐差下具有18mW/m2的输出功率密度。

基盐再生盐_再生盐的用途_再生盐是怎么出来的

因此,福建农林大学石剑平、陈礼辉等基于纤维素的溶解再生过程,制备高电荷密度和小孔径的纤维素薄膜,并组装为海洋能盐差发电器件。进一步探讨纤维素膜的化学特性、热稳定性以及分子堆叠模式,为其离子传输机制奠定基础。该工作通过简单工艺制备高性能的纤维素膜,可以有效转化海洋盐差能为电能,为纤维素材料的高值化应用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基盐再生盐_再生盐的用途_再生盐是怎么出来的

1 材料与方法

基盐再生盐_再生盐的用途_再生盐是怎么出来的

1.1试验材料

1.2纤维素膜制备方法

1.3纤维素膜结构表征

1.4电化学性能测试

基盐再生盐_再生盐的用途_再生盐是怎么出来的

2 结果与分析

基盐再生盐_再生盐的用途_再生盐是怎么出来的

2.1纤维素膜的化学特性和物理结构

纤维素膜的化学特性及物理结构结果见图1。天然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单元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表面含有大量羟基,因此其红外光谱图(图1a)在3 395cm-1处具有宽而强的吸收峰,为O—H伸缩振动峰。此外,在纤维素膜的红外光谱图中,2 899cm-1为纤维素的C—H键伸缩振动吸收峰,1 368和1 034cm-1处为C—O—H键和C—O—C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纤维素分子含有大量的羟基官能团,其在水体系中可进行电离,赋予纤维素膜双电层特性。由图1b可知,纤维素膜的Zeta电位为-25mV。纤维素膜的较高表面电荷密度可以保证其有效地选择性传输离子,进而完成海洋盐差能到电能的有效转换。

再生盐的用途_再生盐是怎么出来的_基盐再生盐

在纤维素的溶解再生过程中,溶剂会破坏纤维素的结晶结构,实现纤维素从Ⅰ型结构到Ⅱ型结构的转变。由不同质量分数再生纤维素膜的X射线衍射(XRD)结果(图1c)可知,在20°~22°范围内存在明显的衍射峰,为典型的纤维素Ⅱ型结构。Ⅱ型纤维素可以暴露更多的表面羟基,提升纤维素的表面电荷密度,能够强化纤维素膜的离子传输速率。同时溶解再生过程诱发的纤维素结晶结构的转变,也可以实现纤维素分子的自组装,形成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纳米孔道,有助于提升纤维素膜的离子选择性传输。

进一步考察纤维素膜的热稳定性能(图1d),发现在100℃内升温处理导致纤维素膜质量的降低主要为其吸附水分的蒸发。进一步提升温度至300℃,纤维素膜的质量有轻微降低,说明其在此阶段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纤维素膜质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350℃左右,此过程中会发生纤维素分子的降解。在氮气氛围中,纤维素膜的最终残余量约为20%。此外,提高纤维素的质量分数,其纤维素膜的降解温度略有提升,即增加了纤维素膜的热稳定性能。

纤维素的溶解成膜过程,可以认为是纤维素分子的解构重组过程。在此过程中,原本致密结合为纤维状的纤维素逐步从母体结构中脱落,形成分散均匀的纤维素分子体系。纤维素膜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见图2。在低倍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中,整体而言纤维素膜表面较为光滑平整,没有纤维状结构,这表明溶解过程中纤维得到有效解构,可以形成结构良好的纤维素膜。在高倍扫描电子显微镜图中,4%质量分数的纤维素膜表面有些许裂纹(约200nm的长度),这可能是由于低纤维素质量分数条件下,纤维素成膜时没有形成足够的分子间作用力,导致纤维素膜的缺陷结构。这些裂纹会形成较大孔径的孔道结构,不利于纤维素膜的离子传输选择。

再生盐是怎么出来的_再生盐的用途_基盐再生盐

进一步利用氮吸附餐迅郊际醴治鱿宋素膜的孔径分布,结果见图3。结果表明,纤维素膜含有大量的纳米级别孔道,例如6%和8%纤维素膜的平均孔径为3.06和3.47nm。纤维素膜是由纤维素分子堆叠而来,故可形成丰富的小孔径的孔道,这是实现其离子选择性传输的基本保证。因此,笔者制备的纤维素膜具有纳米级直径的超小孔道和良好的可电离基团,能够激发孔道表面电荷控制的离子传输,即纤维素膜的离子选择性传输,有望应用于海洋盐差能的有效收集。此外,4%纤维素膜含有许多较大的裂痕(约为200nm,图2d),导致很难获得其较为精确的孔径分布数据。

再生盐的用途_再生盐是怎么出来的_基盐再生盐

为了组装盐差发电器件,纤维素膜应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测试结果见图4。由图4可知,不同纤维素质量分数的纤维素膜均具有超过100MPa的拉伸强度,其中6%和8%纤维素膜的拉伸强度分别达到135和141MPa(图4b)。较高的力学性能可以保证纤维素膜的稳定性,进而实现海洋能到电能的持续转换。

再生盐的用途_基盐再生盐_再生盐是怎么出来的

2.2基于纤维素膜的盐差能收集

纤维素膜在不同电解质物质的量浓度NaCl溶液中的离子电导率结果见图5。随着电解质浓度从10-6mol/L增加到10-3mol/L,测得的离子电导率基本保持稳定,未随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发生较大变化,当电解质浓度大于10-3mol/L时,测得离子电导率接近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表明在相对稀释的电解质中,纤维素膜上的离子转运特性主要由表面电荷决定。同时纤维素膜的质量分数也对离子电导率有重要影响,相比4%和8%的纤维素膜,6%纤维素膜在低盐浓度和高盐浓度条件下均显示较高的离子电导率,这可能是因为6%纤维素膜具有更加适宜的表面形态和孔洞结构,有利于离子的快速传输。

再生盐的用途_基盐再生盐_再生盐是怎么出来的

基于该纤维素膜,构建海洋能盐差发电器件,结果见图6。由图6可知,浅色池为低浓度的NaCl溶液(0.01mol/L),深色池为高浓度的NaCl溶液(0.05,0.50,1.00或5.00mol/L)。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器件进行电流-电压(I-V)曲线扫描,初步分析纤维素膜的离子传输能力,见图7a~c。纤维素膜具有典型的线性伏安曲线,据此可以探究纤维素膜的短路电流(ISC)和开路电压(VOC)。

基盐再生盐_再生盐的用途_再生盐是怎么出来的

不同质量分数纤维素的纤维素膜其ISC和VOC分别展示在图7a~c右下角的放大图中。由图7可知,纤维素膜的ISC和VOC随着盐溶液浓度梯度的升高而呈增大趋势,例如,4%纤维素膜的ISC和VOC从5倍浓度差的1.04μA和8mV增长到500倍浓度差的3.60μA和22mV,6%和8%纤维素膜的ISC和VOC分别从2.53μA和17mV以及3.49μA和24mV增加到8.01μA和29mV以及4.93μA和28mV。较大的盐浓度差可以产生较高的吉布斯自由能,有助于盐离子的传输效果,可以提升纤维素膜的离子选择性传输能力。此外,6%的纤维素膜在盐浓度差为500倍时具有较高的ISC(8.01μA)和VOC(29mV),优于4%的纤维素膜和8%的纤维素膜,这可能是在6%纤维素质量分数下,纤维素膜具有更加适宜的孔道尺寸和结构,更有利于离子的快速高效传输。

再生盐是怎么出来的_再生盐的用途_基盐再生盐

通过连接外部负载电阻,进一步分析纤维素膜盐差发电器件的能量转化性能,结果见图8。在盐差发电器件中,设置了4个盐浓度差,分别为0.01mol/L/0.05mol/L(5),0.01mol/L/0.50mol/L(50),0.01mol/L/1.00mol/L(100)和0.01mol/L/5.00mol/L(500)。整体而言,在各浓度梯度下器件的电流密度随着外部电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但提高盐浓度差可以提升纤维素膜器件的电流密度,在500倍盐浓度差条件下,6%纤维素膜器件在外接电阻为50Ω时输出电流密度可以达到46.9mA/m2(图8b),高于4%和8%的纤维素膜器件(图8a,c),这主要是由于6%纤维素膜具有较高ISC和VOC。此外,纤维素膜器件的输出功率密度随着外接电阻的增加呈现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在R为4.5~5.5 kΩ时达到峰值,此时的外阻接近纤维素膜的电阻。在此条件下,不同纤维素质量分数的纤维素膜器件均产生最大输出功率密度,其中6%纤维素膜的为0.40mW/m2(图8e),而4%和8%纤维素膜的分别为0.12mW/m2(图8d)和0.24mW/m2(图8f)。总之,通过溶解再生技术制备的纤维素膜具有纳米级的孔道和优异的Zeta电位值,能够选择性地传输系统中的盐离子,可以构建性能良好的盐差发电器件,实现海洋盐差能的有效收集。

再生盐是怎么出来的_基盐再生盐_再生盐的用途

结论

发展可持续的、丰富且廉价的清洁能源,可以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提供新思路。利用膜技术获取盐溶液混合时的吉布斯自由能,已经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笔者利用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中的可溶性,通过溶解再生技术成功制备了纤维素基离子交换膜。研究结论如下:

1)纤维素分子的丰富羟基(-25mV的Zeta电位)以及纤维素膜的纳米孔道(约3nm的孔直径)可以实现溶液体系中离子的选择性传输。

2)纤维素膜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其拉伸强度超过100MPa,可以保证纤维素膜器件运行的稳定性。

3)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纤维素膜具有较好的离子电导率(约0.07mS/cm),其构建器件的输出功率密度可以达到0.40mW/m2。

研究证明了环境友好型纤维素材料作为反电渗析装置中关键器件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