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36-4641180
网站导航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软氮化的作用

时间:2025-09-09 15:08:08 点击次数:
软氮化(低温氮碳共渗)是一种表面化学热处理工艺,通过在低温(500~600℃)下向工件表面渗入氮和碳元素,形成表面强化层,从而显著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其主要作用如下:

1. 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软氮化后,工件表面会形成一层由 ε 相(Fe₂₋₃(N,C))为主的化合物层(厚度通常 5~20μm),以及下方的扩散层(氮、碳固溶于铁基体形成的固溶体层)。


  • 化合物层硬度可达 500~900 HV,显著提升表面抗磨损能力,尤其适用于承受滑动摩擦、冲击摩擦的零件(如齿轮、轴承、模具等)。
  • 扩散层通过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提高表层韧性,避免硬而脆的表层在受力时剥落,平衡耐磨性与韧性。

2. 增强疲劳强度

氮、碳元素渗入表层后,会在表面形成残余压应力(因原子嵌入晶格导致晶格畸变),可抵消部分工作时的拉应力,延缓疲劳裂纹的产生和扩展。


  • 对于承受交变载荷的零件(如曲轴、凸轮轴、弹簧等),疲劳强度可提升 20%~50%,延长使用寿命。

3. 改善抗咬合性和减摩性

ε 相化合物层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和良好的塑性,在金属间接触(如滑动、啮合)时,能减少黏着磨损(咬合)现象,尤其适用于缺乏润滑或边界润滑条件下的零件(如螺栓、导轨、工具等)。

4. 提升耐蚀性

致密的化合物层(ε 相)结构致密,能阻碍水、氧气等腐蚀介质渗入基体,对碳钢、铸铁等材料的耐大气腐蚀、轻度介质腐蚀性能有一定提升(但耐蚀性弱于镀铬等工艺,主要用于非强腐蚀环境)。

5. 减少工件变形

与高温渗氮(500~600℃ vs 传统渗氮 500~600℃,但软氮化时间更短,且温度通常略低)或淬火等工艺相比,软氮化处理温度较低、时间较短(通常 1~6 小时),工件热变形小,适合对尺寸精度要求高的精密零件(如量具、精密齿轮)。

适用场景

软氮化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模具等领域,如处理发动机凸轮轴、变速箱齿轮、冲压模具、轴承滚子等,以在低成本、低变形的前提下,综合提升零件的耐磨性、疲劳强度和使用可靠性。


© CopyRight 2005-2017 anqiuyaxing.com 安丘市亚兴热处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鲁ICP备2023048256号

地址:0536-4641180 电话:安丘市亚兴热处理有限公司 邮箱:anqiuyaxing@163.com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