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氮化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一般是多少?
时间:2025-09-09 15:09:33 点击次数:
软氮化(低温氮碳共渗)的温度和时间需根据材料特性、零件性能要求(如渗层深度、硬度等)综合确定,典型范围如下:
通常为 500~600℃,工业中最常用的区间是 550~580℃。
- 选择依据:温度过低(<500℃)会导致氮、碳原子扩散缓慢,渗层浅且不均匀;温度过高(>600℃)则可能引起工件基体晶粒粗大、变形增大,失去软氮化 “低变形” 的优势,同时可能导致化合物层脆性增加。
- 不同材料适配:例如,碳钢、铸铁常用 550~570℃,合金钢可适当提高至 570~580℃(需避免超过材料的回火温度,防止基体软化)。
通常为 1~6 小时,多数情况下控制在 2~4 小时。
- 时间影响:短时间(1~2 小时)可形成薄而致密的化合物层(适合精密零件,如齿轮、轴承,侧重抗咬合性);长时间(3~6 小时)可增加渗层深度(扩散层增厚),提升疲劳强度(适合承受交变载荷的零件,如曲轴、凸轮轴),但过长时间(>6 小时)易导致化合物层疏松、脆性增加,性价比下降。
实际生产中,需通过试验优化参数,例如:
- 追求高耐磨性、小变形:550~560℃,1~2 小时;
- 需较深渗层、高疲劳强度:570~580℃,3~4 小时。
核心是在保证表面性能的同时,减少工件变形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