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氮化处理后的工件需要进行哪些后续处理?
时间:2025-09-09 15:10:23 点击次数:
软氮化处理后的工件后续处理需根据材料特性、使用要求及工艺目标确定,常见后续处理如下:
软氮化结束后,工件通常随炉冷却至 200~300℃后出炉空冷,或直接空冷(具体取决于材料)。
- 目的:避免快速冷却导致的应力集中或开裂(尤其对高碳钢、合金钢等脆性较大的材料),同时保证渗层组织稳定(防止化合物层因急冷产生脆性相变)。
- 去除白亮层(疏松层):若软氮化后表面形成过厚或疏松的化合物层(白亮层),会降低耐磨性和结合力,需通过轻磨、喷砂或酸洗(弱腐蚀剂,如稀盐酸)去除表层疏松部分,保留致密的有效渗层。
- 清理残留介质:若采用气体软氮化(如氨气 + 渗碳剂),表面可能残留少量积碳或吸附物;液体软氮化(如氰化物盐浴)可能残留盐渣,需通过清洗(水或有机溶剂)、擦拭去除,避免后续使用中腐蚀基体。
- 若工件基体在软氮化前经过淬火,且氮化温度接近其回火温度,可能导致基体硬度下降,需在氮化后进行低温回火(150~200℃,1~2 小时),稳定基体组织,恢复或调整硬度。
- 例如:工具钢、模具钢经软氮化后,若基体硬度不足,可通过低温回火消除内应力,保证整体力学性能。
软氮化的变形量较小(通常<0.01mm),但对尺寸精度要求极高的零件(如精密齿轮、量具、轴承),需在氮化后进行轻微的精磨、研磨或抛光:
- 去除表面微小的氧化层或凸起,保证配合精度;
- 降低表面粗糙度(Ra 值可降至 0.8μm 以下),进一步提升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
软氮化后的工件表面虽有一定耐蚀性,但长期暴露在潮湿环境中仍可能生锈,需进行短期防锈处理:
- 涂覆防锈油、防锈剂;
- 真空包装或存入干燥环境,避免影响后续使用或加工。
软氮化后的后续处理核心是优化渗层性能、保证尺寸精度、稳定基体状态,具体流程需结合工件材料(如碳钢、铸铁、合金钢)、应用场景(如耐磨、抗疲劳、精密配合)及前序工艺(如是否淬火)综合确定,多数情况下以 “冷却 + 清理 + 精整” 为主,特殊需求时补充回火或防锈处理。